延边大学始建于1949年,是中国共产党较早在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高校之一。学校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西部开发重点建设院校、吉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吉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民委共同重点支持建设大学。
延边大学研究生院成立于2011年11月,前身是1996年合校后的研究生部,现下设研究生招生科、培养科、学位管理科、学生管理科4个科室,主要开展研究生招生、研究生培养、研究生导师遴选培训、学位授予、研究生管理等工作。
学校现有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6个,自主设置交叉学科5个。2017年和2022年,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先后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025年4月,学校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高校。学校还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4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5个吉林省特色高水平学科(群),1个吉林省“世界一流学科培育计划”立项建设学科,3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3个ESI排名前1%学科。学校现有学科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构建了博士、硕士、学士三级学位授权层次,学术型与专业型、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行的研究生培养类型,形成了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传统学科与新兴交叉学科、文理工农医等学科协同发展的研究生培养体系。
学校现有在校研究生7,27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764人、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2,875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3,372人、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61人。现有学术学位博士生导师323人、交叉学科硕士生导师106人、学术学位硕士生导师781人、专业学位硕士生导师808人、校外行业导师561人。现建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朝鲜韩国研究中心、长白山天然药物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北寒区肉牛科技创新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农业农村部延边特色高品质牛肉精深加工创新重点实验室等70个省部级以上科研机构,打造了“图们江论坛”和“长白山论坛”等国际学术论坛品牌。现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吉林省研究生工作站7个。学校图书馆各类纸质藏书达201万册,电子图书203.1万册。
学校坚持国际化战略,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238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稳步发展留学生教育,获得教育部“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资格。
学校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锚定推动新时代新延大建设的目标任务,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创新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融合发展,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完善研究生质量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符合社会需求、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素质的高层次人才,积极为“双一流”“双特色”建设、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与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