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思政教育>>专题园地>>正文
 
研究生院
 
 
栏目导航
 
 
警惕校园骗局 避免误入“圈套”
2018-05-04 15:09:16

 

 

临近毕业,是一些诈骗活动的高发期,不法分子以招聘为由布下“迷魂阵”,让毫无防备的“小鲜肉”掉进他们精心设下的“圈套”中。在此,小研总结近期高发的骗局,帮助大家鉴别真伪,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

一、校园假记者

某些培训机构的人员以开展调查问卷为由,游走在宿舍楼附近谎称某电视台记者,有针对性和误导性地采访学生,煽动学生的内心情绪。他们是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一系列假采访,伪造调查问卷,歪曲事实,断章取义,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给校园的安全稳定带来不利影响。

防范建议:拒绝接受来路不明人员的采访,注意保护个人隐私,不给别有用心的人可乘之机。

二、培训贷

一些培训机构以公益讲座的名义,或者抛出“先就业后付款”“名企内部推荐就业”“挑战20万年薪”等丰厚条件诱惑毕业求职者前往培训机构了解情况,利用学生涉世未深、防备心理薄弱等特点,不停游说学生加入职业培训班。而后让学生通过第三方贷款公司无抵押贷款交纳学费,这些贷款高利息,高风险,在培训机构误导下进行贷款的学生不仅要偿还高额利息,还可能被追款人无限骚扰。

防范建议: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不要轻信以各类形式提供的免费培训项目。求职者应通过人才市场或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招聘会等正规渠道谋求职业。

三、教育退费类诈骗

骗子冒充教育、财政或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拨打学生电话,打着“发放贫困助学金”“学校补助款”“国开行贷款”等幌子,以将助学金等教育费用转至受害人银行卡为名,诱骗受害人到银行自动取款机按其指令操作,以此诈骗受害人银行卡内的资金。

防范建议:接到此类电话后马上挂断或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咨询后再做定夺,切勿听信他人指示随意汇款。

四、招工类诈骗

骗子抓住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经验不足、急于赚钱贴补生活所需的心理,以招收校园代理或招工,为在校生提供勤工俭学或就业机会为由,收取就业押金、代办健康证等方式实施诈骗。

防范建议:如遇到需提交保证金、培训费等先收钱后就业的招聘信息,提高警惕性,向登记招聘信息的网站进行投诉。

毕业在即,研青们需提高自身防骗意识,凡是提到“钱”的都应该擦亮慧眼,识别校园骗局,及时与辅导员沟通商量,以免掉进不法分子设下的“圈套”。

 

 


©
2015 延边大学研究生院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延边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网站开发组